□ 周龙成 陶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思政育人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同样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和职责。为此,辅导员要通过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从而承担起立德树人职责。
第一,树立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重视自身形象构建。《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是“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首要任务是“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寓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不为受教育者焦点关注(甚或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如果说高校思政课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辅导员自身形象具有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树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辅导员形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前提。高校辅导员需要转变观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树立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积极担负起立德树人使命。
第二,加强自身素养,提升自身素质。高校辅导员应树立重视学习理念,积极主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了解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当前尤其需要重视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熟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关理论及知识;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自身仪表和言行。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良好形象引领大学生成长。
第三,重视和大学生交往。辅导员形象构建,需要重视交往实践,辅导员要主动和大学生交朋友,做引路人。交往互动,是辅导员形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渠道。要拓宽辅导员与大学生交互渠道。辅导员不仅应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面对面谈心等形式与大学生保持线下交流与互动,而且还应注重借助网络与大学生开展交流互动。丰富辅导员与大学生交往内容。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全过程的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视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和思想困惑。辅导员需要真心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保持辅导员与大学生交互中等频率。积极开展各种户外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冶学生情操。
第四,重视新媒体赋能,主动构建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树立辅导员正面媒介形象,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人力支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建构正面的媒介形象可以强化他们的职业存在感和自豪感。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育人逐步转向融媒体育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这是客观趋势和新挑战。强化“媒体+导师”制度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辅导员先进典型,打造个人微信公众号,及时传播各种信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抢占好网络教育阵地,用好网络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充当网络舆论的引导者,争做优秀网络评论者,做好网络安全管理者。辅导员可以微信、微博、青年之声等平台为载体,运用语言、图片、视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者周龙成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学院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讲师,陶林为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为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基金立项课题“基于高校重大突发事件安全风险防范中思想教育研究”(21JDSZ3110)、江苏省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构建研究”(SJZT202306)、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揭榜挂帅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