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11月13日至15日,由科技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决赛举行,来自南京科技馆的王瑞清、南京海关的刘慧均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市科技局获优秀组织奖。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1届,是国内范围最大、代表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科普讲解比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记者采访多位科普从业者发现,南京科普工作呈现出科普声音更入心、科普基地更有为、科普效果更高质的发展趋势。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也随之增长,从2015年的11.8%,到2020年的17.6%、2023年的21.5%,画出了一条优美的“上扬曲线”,现居全省首位。
活动多、形式新,科普声音更入心
约3600、775万,这是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的两个数据,它们分别代表近年来南京每年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场次、参与群众人次。
也就是说,在南京街闾巷陌,每天都有10场科普活动在举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域科普工作开展,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起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全域科普组织网络。比如,市科技局与市科协专门建立“两科联动”工作机制,打造高效联系服务架构。
科普要有效果,不能仅以数量取胜。如何把科普声音真正送到大家耳中、心中?
“要让公众亲身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可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科普活动要丰富活动形式,满足公众需求,可以叠加各类活动同步举行,给公众更多样的体验。”南京科技馆副馆长孙强对于提升科普效果有些心得。
他以今年南京科技馆开展的“科技馆在宁身边”活动为例介绍,“今年我们走出科技馆,去南图、大报恩寺等地方开展科普活动。此前,在江苏园博园举行的科普日专场活动,就是以科普大篷车的展品为基础,增加了‘我和月亮有个约会’观月活动、水火箭科普课等内容,现场反应很热烈。”
记者了解到,随着新技术、新手段在科普领域应用愈发深入和广泛,我市科普活动的形式日渐多样,互动性、趣味性不断增强,科普声音越来越入耳入心。大家可通过VR方式,以第一视角感受逼真的灾害发生现场,在身临其境中获取实用防灾减灾知识;坐上航空模拟器,沉浸式体验起飞、巡航、降落等不同阶段的飞行感受;参加科普研学游,与科学“大咖”面对面交流……
一场江边的江豚科普活动,便让东郊小镇小学的朱柏乐同学认识了江豚这位好朋友。后来,出于“想讲给大家听”的小小心愿,今年她又报名参加了南京市科普讲解大赛。比赛期间各参赛选手生动有趣的讲解,又令其吸收了很多科学知识,赛后,朱柏乐握起小拳头,“感觉科技好神奇,很有魅力,以后还想参加类似的活动。”
10月11日,南京农业大学与溧水区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举行共建来华留学国情教育基地签约仪式。此前在科技园的活动给博士研究生罗天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他更是期待满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掌握了实践技能,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阵地多、人气旺,科普基地更有为
“南京到底有啥好玩的啊?”有好玩好学的科普场所。记者走访发现,在南京,科普基地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知道南京的游客很多,所以此次休年假出来游玩,专门制定了一个科普研学路线,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科技工作者。”11月16日,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大金山国防园,外地游客赵先生十分意外,“没想到远在溧水,人也不少。”
当天,大金山国防园举行了农耕园开园仪式。据悉,农耕园建有农事记忆、植物之家、农耕体验、田间乐事、蔬果采收、农耕文化、趣味竞赛等各类功能区域,再现了传统农业耕、耙、耱、除、收、打、晒、储、加工等一系列场景。
“我们一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和保障各类国防教育培训人数在30多万人次。打造农耕园是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行动,同时也进一步拓展基地劳动实践服务功能。”大金山国防园相关负责人赵吉介绍。
采访中,游客赵先生还提到自己做攻略时非常惊讶,“没想到在南京,很多高校、社区都有科普基地,还都开放给公众参观。”
“为强化社会科普,我们鼓励多元化创新主体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引导基地加大开放力度,提升科普传播质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禀赋、浓厚的社会创新氛围,南京在打造科普教育基地方面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仅今年,新认定的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就有38家。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级科普基地14家、省级科普基地80家、市级科普基地247家。
天气为什么变得越来越热?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如何知道今天准确的温度?9月21日至22日,100多名小朋友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在科普海报展览与讲解区“碳”索未来,在科普手工制作坊化身“小小发明家”,在气象观测场观云测天……
“基地主要依托我校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建立,科普服务队伍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学院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科普质量还是相当靠谱的。目前基地基本每月都有活动。”谈及学校的大气科学专业,南信大科技处李蓓蓓语带自豪。近日,市科技局公布了2024年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年度优秀等次名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名列其中。
11月6日,以新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为依托,全国首家社区“红色电波馆”在鼓楼区模范西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馆。中国工程院贲德院士在展馆的留言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红色电波馆对革命历史教育意义重大,模范西路社区办了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好事。”
人才多、覆盖广,科普效果更高质
10月31日,琅琊路小学玉泉路校区内涌动着一股科技创新浪潮。当天,鼓楼区科协、区教育局联合举办鼓楼“院士课堂”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都有为以《让青春飞翔》为题,与300余名学生面对面交流,引领他们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
类似的高端专家人才讲科普,在南京已是常态。通过这种“见人、见物、见精神”的方式,可以向公众展现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的风貌,普及科学知识,也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培养其科学兴趣,让科学家成为他们向往的职业,还可以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示范传播效应,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被‘投喂’,逐渐就会封闭在‘信息茧房’里,而更多的专业人士站出来线上线下讲科普,可以突破‘信息茧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物联网专委会主任、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郭永安教授,自2019年起便一直坚持边科研边教学边科普。前不久,他便为鼓楼区相关单位送去了一场聚焦低空经济的产业科普讲座,“要干一件事,首先干的人和团队得先弄明白、搞透彻。所以我的科普对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还需要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市科技局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自2015年起举办南京市科普讲解大赛,至今已是第十届,选拔和培育了一大批科普讲解人才,为全市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科技教育服务。
今年刚从江苏警官学院毕业的马纪凡在大二时受老师鼓励参赛,一举夺得二等奖的好成绩。“我们江苏警官学院博物馆刘莉馆长亲自指导我写科普讲稿,有句话我印象很深,至今受益。她说‘你要在不讲大段大段的专业术语前提下,先把我讲懂,再上台比赛’。这为我以后‘说好话,讲好事’打好了基础。”毕业后,马纪凡成为一名基层民警,在工作之余仍活跃在公安科普战线。
“我是准备就在这行一直干下去了。”南京科技馆的张媛媛两年前刚入职就积极报名参赛,如今已从一名展区管理员成长为助理辅导员。“与引导参观、管理展区的展区管理员不同,辅导员不仅要会讲解科学原理、演示科学实验,还要会设计科普课程,制作道具参加科学表演等,非常有趣。我们馆制定了星级科技辅导员评定办法,想要提升级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参加科教领域的比赛,比如科普讲解大赛,提升专业水平。”
张媛媛说,自己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看到小朋友们一脸惊奇转变为若有所思就非常有成就感。近年来也能看到社会对科普讲解员越来越重视了,科普职称评定工作也开始了,“我以前从事教培的同事还仔细问过我工作情况,她有点心动,看好科普工作的未来。”
三种趋势影响,科普的“沃土”愈加肥沃,创新的“活水”更加澎湃。11月7日,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南京共有185项(人)获得省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3.79%。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南京29个项目在列,占全国总数的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