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君文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活动于12月1日晚在南京落下帷幕。作为传统戏曲守正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一出戏启动了昆曲复兴”的佳作,20年间,青春版《牡丹亭》演出近500场,足迹遍及海内外60余座城市40多所高校,入场观众达百万人。
国风兴起,国潮涌动,这是如今传统文化绽放青春芳华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文创周边“爆款”频出,传统文化正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年轻态”表达。从一票难求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到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传统为体、现代为用的诸多典范证明,抓住了“青春”这一关键要素,就能为传统文化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从而让古老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
一种文化想要被传承,就必须获得当代性的意义,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获得青年一代的认同和传播。秉持尊重传统而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而不滥用现代的原则,青春版《牡丹亭》从剧情设置到舞台呈现,从表演风格到传播形式,无不对经典艺术形式进行了时尚化“再创作”。不断创新的表达形式,拂去了传统文化身上的历史尘埃,让其摆脱了深锁在博物馆库房的命运,使其再度焕新、再现魅力。
有评论说,“今天的经典,一定是曾经的流行,而今天的流行,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经典。”传统文化只有先活在当下,才有可能走向年轻人、拥抱年轻人,进而想方设法抓住“后浪”们的心,从而将这股青春力量内化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不少传统文化主动进校园、进社区,一些老字号也积极尝试跨圈合作,推出“流行”的联名产品。说到底,就是通过广大青年的关注和参与,破解传承的困境,打开未来发展的新空间。
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青春”元素,离不开青年群体。实现青年和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不会一蹴而就,而需持续努力。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让我们看到,用“青春”元素激活传统文化,一定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