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出口亚欧多个国家,服务面积上万亩
浦口跨国夫妻的农业“节水梦”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鲁舒婷 通讯员 浦轩
11月27日上午,在位于江宁区谷里街道的蓝卉庄园,记者看到,一盆盆蓝莓长势喜人。传统种植的蓝莓需要5年才能丰产,基地负责人笑着说:“我们两年就可以丰收,因为我们‘富养’蓝莓。”
据了解,蓝莓的“富养”需依靠精准灌溉和不断供给的水肥,而这项技术,来源于浦口区的一对跨国夫妻——“90后”新农人苏婷凤和她的奥地利丈夫维塔利。
几年前,蓝卉庄园技术总监王金龙了解到江苏阿农物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农”),并找到苏婷凤夫妻俩,希望可以打造一套智能灌溉系统,能够精准、按需、定量地进行浇水,同时还能通过手机实现远程操作。
这与夫妻俩坚持节水、智能的产品追求不谋而合。“我们要追求‘短平快’。”苏婷凤介绍,这套系统将水与肥融为一体,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作物根部,避免了浇水过程中的损耗。借助先进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种植户可以提前在软件上设置好相关数据,灌溉量可以精准到0.1升,灌溉时间可以细化到1分钟。
蓝莓“少食多餐”,不仅长得更好,也让基地进一步节本增效。王金龙算了下,借助该系统,8000盆蓝莓可以增收12万元左右。
然而,一套动辄几十万元的设备,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为了让更多人用得起、用得好,苏婷凤和维塔利以租代售,把设备租出去给种植户试用,一亩地一季大约50元,1000亩也不过5万元。就这样,“阿农”的产品逐渐打开了市场。
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到甘肃省武威市、张掖市,整个11月,苏婷凤和丈夫一直在路上。到达巴彦淖尔的当天,苏婷凤发了一条朋友圈:“只要肯努力,沙漠也能有收益,关键是灌溉及施肥。”
如今,在巴彦淖尔,节水设备让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亩地一季种植可节省120立方米水;在武威,针对当地水资源紧缺等特点,智能灌溉系统帮助农户提高经济效益30%—40%;在陕西宝鸡,七要素气象站、墒情监测站及远程水肥一体化系统,使基地猕猴桃产量提高20%—30%……创立才5年的“阿农”,从第一年只有一单十几万元的营业额,到如今一年上千万元订单,其服务扩展到甘肃、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并出口到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家,帮助农户亩均节水20%以上,服务农户累计超过2000人,服务面积达到1.5万亩。
“这就是我对农业技术和农业产品的最终追求,我希望用技术解放农民‘双手’,让他们有钱还有闲。”苏婷凤坦言,在夫妻俩的“节水梦”里,“阿农”就如同一股细流,推动他们从“走着发展”到“跑着发展”,探索出一条节水增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