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蒙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冲刺投产,项目一天一个样
一月七日,俯瞰江北新区普立蒙产业化基地项目。主体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编者按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1月3日,南京召开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集中谋划2025年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连日来,全市各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让南京这座城市燃起了奋进的激情。
即日起,本报推出“重大项目一线探访”栏目,通过记者的深入探访与镜头记录,全面展现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开年即冲刺,起步就快跑”的火热场景。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都
通讯员 焦菁
吊机伸展长臂忙碌作业,工人铆足干劲切割敲打……1月7日,位于江北新区的普立蒙产业化基地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这处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趁着春节前,抓紧把工期进度赶上去。”测量工叶飞嘴上说着话,手里的活却没停,只见他和搭档抬起测量设备,快步走向下一处测量点。眼下,占地24亩的项目工地上,还有200多名建筑工人。
项目监理徐齐指向施工区说,这里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大的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和装修工作,“我们计划3月份全部竣工,然后是项目验收,争取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
200多名工人合力攻坚
临近春节,建筑工地一般都会提前半个月放假,但普立蒙产业化基地项目上的工人一直要干到腊月廿五。“我们就是希望工程进度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工人师傅们也都很理解,200多人合力攻坚,工地上是一天一个样。”徐齐说。
尽管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但整个工地却异常忙碌。室外,大型吊机一趟趟将物资吊至楼顶,挖掘机也发出阵阵轰鸣;室内,装修工人忙着铺设管道,不时发出“砰砰砰”的敲击声。徐齐介绍,“春节前计划将外部的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和雨污分流的基础工程做好,内部装修的布管和排线工作也要基本完工。”
为了加快进度,每天天刚亮就要开工,11时吃中饭。正值中饭时间,工人邹敏华领着记者走进食堂,红烧排骨、毛豆仔鸡、芦蒿香干、清炒生菜,两荤两素的伙食标准让大家胃口大开。“吃完饭只能休息一小会儿,中午12时继续开工,一直要干到下午5时,冬天太阳落山早,要趁着天亮多干点活。”邹敏华说。
对于忙碌了一年的建筑工人而言,临近春节人人都是归心似箭。邹敏华老家在江西抚州,工地上也有很多江西老乡,“工地上已经给我们提前预订了回家的车票,我们更要站好春节前的最后一班岗。”邹敏华说。
3幢高楼拔地而起
总投资5亿元的普立蒙产业化基地项目自开工以来,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主楼主体结构的封顶,建设速度着实令人惊叹。目前,8层的生产基地主楼、4层的生产基地二号楼、6层的研发综合服务中心都已经拔地而起。
随着项目的推进,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而52岁的技术指导姚志斌却一直从头跟到尾。“我在全国各地干过很多工程,这个项目的进度算是非常快的。”在姚志斌看来,该项目各个阶段之间的“转换节奏”非常迅速,工地上长期保持在200多人的工人队伍,是项目能够快速推进的关键。
去年,江北新区实施“四大行动”,其中“项目建设”行动要求全面推动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跑”,新区上下高效的服务给姚志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排期计划每到一定节点,江北新区和药谷的工作人员都会主动跟进、现场走访,为我们解决各类问题。”姚志斌说。
二十出头的叶飞来自安徽阜阳,是整个工地上年纪最小的工人。“这是我第一次来南京,到这里4个多月一直都没闲着,几乎每天都在工地上忙,有时候还要加班。”叶飞说,南京有很多有名的景点,自己仅仅抽空去了一趟夫子庙,等到手上的工作忙完,要和工友们好好在南京逛逛。
年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
对于普立蒙产业化基地项目的建成投产,南京普立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夏菲充满期待,“我们给项目验收预留了一定的时间,预计下半年可以正式投产,届时公司的产能将大幅提升,年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而且会增加近千人就业。”
说起普立蒙,就不得不提到“线”。在手术中,医用缝合线扮演着重要角色,曾经,国产医用缝合线长期由进口产品主导,想要突破壁垒,关键在于底层材料和工艺。成立8年来,普立蒙不断解决“卡脖子”难题,并自主研发产品多达20余项。
其中,可吸收免打结倒刺线是普立蒙的王牌产品之一。金夏菲介绍,这根线由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可在人体内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这也就意味着患者无须拆线,大大减少伤口感染和人体排异风险,伤口愈合后,也不会留下蜈蚣伤疤。
在项目现场,金夏菲一边指向2幢生产研发楼和1幢综合楼,一边向记者介绍,“新项目落地投产后,普立蒙还将持续围绕可降解高分子原材料工程化制备和可降解医疗器械个性化加工两个平台,面向各临床科室需求,开发更高应用价值的可吸收系列医疗器械产品,从而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