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创新南京亮出“五项行动”

2025-01-08 07:20:10|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创新南京亮出“五项行动”

编者按 “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一次次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点赞。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动能越发壮大。不久前,南京市召开的“新年第一会”聚焦产业科技创新,释放强烈信号——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即日起,本报开设“科产深融进行时”栏目,全景呈现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科技中介等主体,奋力推动科产深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南报网讯(记者 张安琪) 1月2日“新年第一会”上,创新南京亮出“五项行动”,包括创新策源提升行动、成果转化通链行动、创新主体提质行动、改革深化攻坚行动、开放合作深耕行动。据悉,2025年,我市将以“五项行动”为精准施策的主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作为全国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南京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效应愈发明显。新一轮创新竞逐,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级。创新策源提升行动将聚焦前沿技术攻关突破,支持紫金山实验室、钟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更多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加快集成电路EDA、第三代半导体、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南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土壤,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已有数十款碳化硅MOSFET系列产品通过AEC-Q101车规认证,累计销售突破800万颗,新增产值数亿元。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加大投入,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新材料研发、信息技术应用等前沿科技领域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为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市布局了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2025年,我市将通过成果转化通链行动,加快提升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运转质效,扎实构建从基础研发、概念验证到应用开发、中试熟化再到工程化转化、产业化落地的成果转化贯通链条。 

前不久,南京市中科神光激光光电技术中试平台入选南京新一批中试平台备案名单。“生产线和专业工程师团队都是现成的,还有数十年的激光光电产业积累,可以为高校科研院所和初创团队的前沿创新成果提供产业化生产的过渡性试验服务。”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新友表示,“中科神光将积极推动中试平台向前、向后链接大院大所、投资机构、孵化器等资源,做深做实中试服务。” 

同时,通过实施创新主体提质行动,我市将优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政策,推动创新型企业加速集聚成势;通过实施改革深化攻坚行动,聚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点,拓展提升科技金融服务驿站在地服务功能质效。 

设立科创金融服务驿站是市科技局联合市委金融办、人行江苏省分行营管部推出的一项创新之举。目前,全市已先后设立18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初步形成一个便利化、全覆盖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

“我们将继续‘增量扩面’。‘增量’就是用好驿站平台,整合政校银企资源,组织更多的银企对接会,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精准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扩面’则是指我们将着力提升服务覆盖面,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支持。”南京秦淮硅巷科创金融服务驿站杨雅然表示。过去一年,该驿站聚焦投早投小,走访周边10家园区542家科技企业,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共计5.5亿元。 

我市还将实施开放合作深耕行动,持续深化南京都市圈、南京科创圈城市产业科技创新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瞄准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港澳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深耕对接,吸引集聚更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来宁落地。 

去年7月,香港理工大学南京技术创新研究院在鼓楼区揭牌成立。仅半年时间,研究院已孵化一家企业落户南京。研究院院长张丹透露:“还有一批项目即将落地。”他表示,研究院将继续聚焦重点领域、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持续赋能宁港两地创新合作。

作者:张安琪 责任编辑:顾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