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地铁读城,文化之旅“穿越古今”

2025-05-04 08:09:25|图文来源:南京日报

线路串起古都历史遗珍,站点化身“流动博物馆”

地铁读城,文化之旅“穿越古今”

5月3日,众多游客登上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台城段,远眺城市风光,感受古都的历史底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5月3日,众多游客登上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台城段,远眺城市风光,感受古都的历史底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春霞

南京地铁不仅承载着日均近400万人次的通勤客流,更是将六朝石刻、明城墙砖、民国建筑等与当代生活“编织成网”。

“五一”假期,地铁是游客来宁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记者近日通过乘坐地铁打卡南京,13条地铁线,234个地铁站名,串珠成链,沉浸式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漫游”。

热门景点串珠成链,地铁线路“编织”历史长卷

这个“五一”假期,来自福州、带着妻子和父母来南京旅游的张先生,把下榻酒店选在大行宫附近,“南京南站地铁直达,南来北往换乘便捷。”张先生告诉记者,3天的南京游,基本都依靠地铁出行,“所有计划去的景点都地铁可达。”上午探访“总统府”的青砖灰瓦,午后在1912街区内散步,转身沉浸于江宁织造博物馆的云锦世界,晚间在科巷美食街,被梅花糕的甜香与烤鸭的焦香治愈……

“无论钟情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南京地铁都能给出完美答案。”社交平台上这条高赞评论让张先生深以为然。

乘坐地铁1号线能解锁南京的无限可能。在红山森林动物园与亚洲象共呼吸,在玄武湖泛舟揽五洲胜景,在紫峰大厦300多米的高空俯瞰金陵城,在甘熙故居与夫子庙的青石板上对话千年……一条轨道串联古今,让南来北往的游客自由“穿越”。

地铁2号线如同“时空双面镜”,西端的元通站连接现代气息浓郁的国际博览中心、河西中央公园,东端可直达大行宫、明故宫、下马坊等历史坐标,现代建筑与历史遗迹在一条线路“同频共振”。

地铁3号线则串起六朝古都的“文化基因库”。从江宁织造府遗址上的大行宫站,到明代城墙下的武定门站,再到明清风格建筑群落中的夫子庙站,每座车站都是打开历史的密码锁。从乘客们踏入地铁3号线的那一刻起,一场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之旅就已然开启。

历史文化凝于车站,“流动博物馆”承载“金陵记忆”

红、绿、蓝……傍晚的元通站换乘阶梯格外热闹,LED灯墙不断变换着颜色,映得往来乘客的脸庞五彩斑斓。本地居民王阿姨指着灯墙说:“这些颜色都是河西各个地标建筑的主色调,晚上从这里出去,一眼就能找到方向。”

南京的很多地铁站都成了凝聚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让每一位乘客在旅途中都能感受南京的独特魅力。

穿汉服的小羽从地铁1号线南京站进入后,拿出手机以文化墙为背景自拍,“第一次来南京,出站就被一面‘藏’着金陵地标的文化墙吸引住了。‘总统府’、中华门、中山陵等地标建筑错落其中,太有感觉了!”拍完照片,小羽告诉记者,她准备再去三山街站继续打卡“灯彩秦淮”艺术墙。

地铁3号线是“半部红楼史”的具象化呈现,大行宫站“金陵十二钗”的艺术墙采用浮雕技艺,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等金陵十二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乘客眼前。南京的文学爱好者王兴每次路过都会驻足欣赏一下墙上的壁画,“比起大行宫站的十二钗,夫子庙站的贾母、宝玉、侍女的神情惟妙惟肖,观赏性更强,场景里还融合了饮食、灯会等元素,和夫子庙是绝配!”

高效“接驳”文旅资源,“一站式”逛吃南京

围绕着南京站、南京南站、禄口国际机场这些交通枢纽,地铁编织起一张便利的出行网络,串起城市中的景区景点,高效“接驳”文旅资源。数据显示,5月2日,南京地铁客运量达400.5万人次,其中1、2、3号线客运量位居前三。

《大学生极限之旅24h吃遍南京》《打工人极限二刷南京》……一天10个景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游览最多的景点,每当节假日到来之前,社交媒体平台上都会涌现大量关于南京“特种兵”式旅游爆款攻略。

寝室4人结伴从杭州来南京游玩的大学生张丽丽在高铁上就已经做好了攻略,准备一下车就来一场“特种兵”旅行。8:30到南京南站,乘坐地铁1号线或3号线,然后转乘地铁2号线到孝陵卫下车,参观完美龄宫去音乐台喂鸽子;游玩后骑共享单车到梧桐大道拍照打卡;然后继续乘坐地铁到大行宫在科巷吃午饭顺便逛“总统府”;傍晚换乘地铁3号线前往老门东、夫子庙,吃完南京大排档后夜赏秦淮河。

能支撑年轻游客中兴起的高强度旅游方式,不可或缺的是城市内部交通基础建设的完善。在南京,地铁网络可以串联起绝大多数景点,每到大型节假日还会开通公交假日旅游专线,对地铁网络进行延伸和补充,让外地游客来到南京依靠公共交通就能在城市内便捷流动,也让“特种兵”旅行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杨启月